零点看书

字:
关灯 护眼
零点看书 > 朕就是万历帝 > 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上,请您为民做主!

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上,请您为民做主!

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上,请您为民做主! (第1/2页)

朱翊钧一行就在附近的洪家桥驿站住下,数千扈从军在周围安营扎寨。他们都是边军选出来的,就地安营扎寨是家常便饭。
  
  一声令下,上千个帐篷在野地扎好,木栅栏以及厢车围成一个个圆形营地,把洪家桥驿站当成中军大帐,重重围住。
  
  下午,朱翊钧在驿站行在里,分别召见了十几位乡老里长和乡民代表,十几位厂长管事和工人代表,火速飞奔而来的滦州知府,以及守备和同知,丰润县知县、县尉和县丞主簿,可谓是促膝长谈。
  
  跟乡民就谈收成,谈赋税,谈水利,同时谈家长里短。
  
  跟工人就谈生产,谈待遇,谈设备,同时也谈家长里短。
  
  跟官员就谈他们理政中遇到的各种问题,行政、财政、交通、教育、治安、兵备.
  
  几位官员谈完出来,后背都湿透了,暗地里互相咋舌惊叹,皇上对下面的情况真是一清二楚,问的问题,全在要害上。
  
  反倒旁边作陪的内阁总理张相,就成了皇上的师爷,说少听多。
  
  黄昏时分,朱翊钧用军中餐食招待诸位。
  
  开始时大家还觉得皇上这是在做样子,可是看到皇上端着自己的碗,就着分餐的两个菜,吃得贼拉香,又觉得不可思议。
  
  皇上吃饭不是用金碗吗?不应该一百零八道菜吗?
  
  怎么除了内侍试吃跟自己想象的一样,其余的完全不同。
  
  反倒是旁边的张相,对这军中餐食吃得眉头微皱,勉强才吃完。
  
  席间朱翊钧出声,一会跟乡民说话,一会跟工人说话,时不时抛出一个话题,让两边议论。
  
  大家都看得出,皇上有给双方讲和的意思。
  
  可是双方只是在皇上说话时,保持着笑容和恭维,等到互相面对面时,马上冷了脸,一副老死不相往来的样子。
  
  张居正心里暗笑,皇上,这两伙草民,是一点面子都不给你啊。
  
  不过他心里有些唏嘘。
  
  与民同乐,这才是与民同乐。
  
  在乡野之间,随机邀请没有经过礼部再三培训的百姓,一同吃饭,遍阅历代皇帝实录,似乎只有太祖皇帝做到了。
  
  对于乡民和工人不给面子,朱翊钧一点都不放在心上,把他们送到“行在”大门时,再三交代,朕喜欢搞突然袭击,明天专去你们意想不到的地方,所以不用费心思做准备。
  
  张居正心里暗想,现在都晚上了,大家想准备也来不及啊。
  
  第二天一早,朱翊钧身穿便服,如同一位行旅,跟同样身穿便装,变成一位账房先生的张居正,在二十几位便装侍卫的护卫下,先去了“被抢了水”的田地实地勘查。
  
  刘义带着三百精锐,分成三队,远远地跟着。
  
  宋公亮带着一行人,打着天子卤薄,装模作样地先去鸦鸿桥镇,吸引众人注意力。
  
  道路尘土飞扬,疏落地种着几棵只能算幼苗的树木。
  
  田地平坦,被道路和田间小路分成一块块整齐的方字格,金黄色的麦穗,蒙上了一层尘土,灰扑扑的一片,把最引人注目的金色给掩住,只剩下土黄色。
  
  蓝天白云下,寂寥、灰暗,一点都不美好。
  
  此时的华北平原,已经开始初现小冰河期的危害迹象。
  
  少雨多旱。
  
  经过数百上千年的开发,华北平原光秃秃的一片,缺乏树木。
  
  乡村里柴火是个大问题,居住地附近的树木被砍伐殆尽,百姓们只能去更远的山里砍柴,或者烧麦秆棉花杆。
  
  这几年,在朱翊钧的力主下,朝廷大力推行植树造林,内阁甚至颁布了多项优惠政策,比如种一棵树,达到成活标准,可免除若干徭役,或便宜几折购买若干食盐.
  
  但是今天一看,田野上那几棵寥寥可数的小树,仿佛在嘲笑朱翊钧的植树政策。
  
  朱翊钧和张居正对视一眼。
  
  百姓们对减免深恶痛绝的徭役,或者对死贵的食盐无动于衷吗?
  
  肯定不是的。
  
  好政策成了这个鸟样子,都是因为地方官吏。
  
  种活一棵树,达到成活标准,谁来验收?
  
  当然是地方官吏。
  
  只是他们的口碑一向不好,百姓们都会在心里盘算,种树要耗费时间精力,到时候验收时,不给这些官吏塞些钱,能验收通过吗?
  
  缴纳田赋时,胥吏们的淋尖踢斛可把百姓坑害苦了,现在又来一桩来好处的事,他们肯轻易放过?
  
  百姓们盘算来盘算去,觉得这好处最后还是落在胥吏的手里,自己白白搭时间精力,何必呢?
  
  “皇上,吏治不正,再好的国策,也落实不下来。皇上殚精竭虑筹划的好处,传不到百姓手里。
  
  这才是最大的苦恼。”
  
  “张师傅,所以考成法在中枢实行后,地方也要尽快跟上。大明考成法中央指导委员会,不能只盯着六部诸寺,还要盯着下面。
  
  他们是亲民官,一举一动,一言一行,都会影响到百姓的福祉,对朝廷的信任。”
  
  “皇上,臣记住了。”
  
  朱翊钧和张居正在田间转了一圈,发现种种弊端。
  
  水渠沟道,年久积塞。
  
  所有田地都在耕种,没有农科所建议的轮耕制。
  
  没有化肥,只靠地里的天然肥力,一味贪得无厌地向田地索取,用不了几年就会让庄稼歉收。
  
  所以从汉唐就总结出轮种制。
  
  北魏《齐民要术》中有记载:“谷田必须岁易。欲得良田,不用故墟。凡谷田,绿豆、小豆底为上,麻、黍、故麻次之,芜菁、大豆为下。”
  
  大明京师农科所总结历朝历代经验,提出了四圃轮种制,就是把农田分成四块,分别耕种不同作物,比如大豆、大麦/小麦、蔓菁/甜菜、披碱草/鸭茅,每年依次轮换。
  
  大豆榨油或食用,大麦小麦是粮食,蔓菁/甜菜是经济作物,披碱草/鸭茅是牧草,猪牛羊等家畜喜欢吃。
  
  如此轮作,可以避免土地结块硬化,恢复田地肥力,好处多多。
  
  看着处处种满小麦的田地,张居正感叹道:“四圃轮种制,臣在地坛农科所,还有南苑农科所的试验田里,见识过。
  
  跟没有实行轮种制的田地一比,天壤之别。如此好法子,司农寺郭正卿,呕心沥血,四下推广,结果到了地方却成了一纸空文。
  
  皇上,这还是直隶,离京师不远,却是如此结果,其它地方,可想而知。
  
  吏治,地方吏治。每每想到此,臣是日夜难安啊。”
  
  
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,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,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