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十一章 战事胶着 (第2/2页)
赫连觉晖,大夏赫赫有名的战将,亦是朝中五皇子,年少英才,颇为骁勇,对大夙风土更是知之甚多。作战之时,多以诡计多端而闻名。
温长昀剑眉紧锁,心中暗道不好。大夏能驱人入境,在凉州府外埋伏,可见并非只是小打小闹,对南下之事,定是早有预谋。
江府,书房内依旧灯火通明。一个身形与江知寂相似的仆从正伏案读书,举手投足间,竟与江知寂有七八分相似。
真正的江知寂此刻却身处西门关外一处隐蔽的山洞中,洞内燃着篝火,驱散了寒意。他一身戎装,英姿勃发,与江府那个温润如玉的公子判若两人。
“主子,西门关的守军情况已经探明,温家军粮草不足,士气低落,正是我们出手的良机。”一名暗卫单膝跪地,恭敬地禀报。
江知寂微微颔首,眼中闪过一丝精光。“温长昀本就难缠,可眼下,还不是让大夏南下的时机。”他顿了顿,又道,“赫连觉晖那边可有消息?”
“五王爷已经成功截获了温家军的补给,不日便会攻破西门关。”
*
西门关外,风雪依旧肆虐。温长昀站在城墙上,眺望着远方茫茫的雪原,心中如同这天气一般阴沉。接连几日的夜袭,加上补给被劫,士兵们早已疲惫不堪,军心涣散。
“将军,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啊!将士们都冻饿交加,再这么耗下去,恐怕……”一名副将忧心忡忡地劝谏道。
温长昀紧抿着嘴唇,没有说话。他知道副将说的都是实情,但他又能如何?援兵未至,粮草告急,他只能咬牙死守,等待转机。
就在这时,远处的地平线上出现了一片黑压压的骑兵,如同潮水般涌来。温长昀瞳孔骤缩,心中一沉。是大夏的军队!
“咚!咚!咚!”沉重的战鼓声响彻天地,震耳欲聋。大夏的军队越来越近,旌旗招展,杀气腾腾。为首一人,身披黑色战甲,手持长刀,正是长期在前线与他纠缠的大夏战将,拓跋弘。
这拓跋弘原是大夏朝中坚定的主战派,虽说夏庭内风云变动,可这拓跋弘却痴心战事,无心朝堂。多年来常坐守边境,与大夙作战,自有一套带兵心法,实力不容小觑。
西风卷着黄沙,拍打在温家军的旌旗上,发出猎猎的声响,仿佛垂暮老者的叹息。温长昀目光沉沉地注视着逐渐逼近的大夏军队,心中盘算着如何应对。
硬碰硬,无异于以卵击石。他深谙兵法,知道此刻唯有“拖”字诀,方能有一线生机。
“传令下去,弓箭手准备,待敌军靠近百步之内,再行放箭!”温长昀的声音低沉而有力,在风中显得格外清晰。
温家军训练有素,闻令而动,迅速列阵,搭弓上箭,屏息以待。
拓跋弘率领的大夏军队气势汹汹,如同一头咆哮的猛兽,朝着西门关猛扑过来。待到他们进入射程,温长昀一声令下,箭矢如同蝗虫般飞射而出,顿时人仰马翻,惨叫声不绝于耳。
拓跋弘勒住战马,看着地上横七竖八的尸体,眉头紧锁。这关内水草有限,在他看来,便是温家军也将是强弩之末,迟早会不堪一击。
“将军,温家军龟缩不出,只以弓箭还击,如此一来,该如何是好?”副将策马来到拓跋弘身旁,语气焦急。
拓跋弘冷哼一声,“慌什么!他们粮草将尽,拖得越久,对我们越有利。传令下去,安营扎寨,围而不攻!”
箭矢划破空气,带着尖锐的呼啸声,朝着大夏军队倾泻而下。一时间,惨叫声、战马嘶鸣声交织在一起,乱成一团。